王传福造车,王东升创“芯”,为何都始于西安高新区?

时间:2023-11-06 22:27:29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作者:王军善 李建飞 陈雯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丝路起点、千年古都西安,可以发现,这座城市集中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近二十年正经历着由内而外的蜕变。

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获得汽车牌照,并将工厂设在西安高新区。同年,德国英飞凌落户西安,成为入驻西安的第一个全球十大半导体厂商。

2004年,西安紫光国芯作为德国英飞凌科技存储器事业部在西安成立,2005年在上交所上市。

2008年,芯派科技落地西安高新区,几年后成长为国内一流的功率器件供货商。

2017年,奕斯伟与西安高新区、北京芯动能三方共同签署了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硅产业基地项目投资合作意向书,12英寸大硅片从此落地西安高新区。

为什么这些企业都选择西安高新区?

微信图片_20231106192622

1991年6月14日,西安高新区奠基仪式在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和省市主要领导的共同见证下破土动工,标志着西安高新区建设的大幕由此拉开。西安高新区/供图

近日,记者来到“硬科技”概念策源地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展厅摆放着来自不同企业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的展品,墙面电子屏上各类图表清晰地展示着高新区“55611”现代产业体系、“四个高新”的建设规划。透过这扇窗口,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向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介绍了产业硕果和未来蓝图,也用三个模式总结了产业培育的“西安经验”。

模式一“嫁闺女”

比亚迪收购秦川,新能源汽车重镇快速崛起

地方有传统工业基础+老牌汽车生产资质,企业有电池技术+资本储备+造车布局,双双转型升级迎新能源浪潮,成就“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佳话。

新能源汽车看中国,中国新能源汽车看比亚迪。在草堂科技产业园的比亚迪汽车生产基地,平均每一分钟下线一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

经过亚迪路,西安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向记者描绘:忙时堵车,路上多是悬挂绿色牌照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车里也多是比亚迪的友商。

新能源汽车也在“钢铁驼队”助力中,驰骋于新丝路之上。

4月21日,261辆西安制造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列车,从西安国际港站出发,前往乌兹别克斯坦,这是陕西开行的首趟中欧班列新能源汽车出口专列。

西安是丝路的起点,也是比亚迪真正意义上造车之旅的始发地。

2003年1月,在电池研发领域中发展蒸蒸日上的比亚迪,以2.69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秦川汽车77%的股份。

在卖出1.8万辆车的2002年,秦川汽车的净利仅有70多万元,饱受资金问题的困扰。

即使这样,收购秦川、落户西安,仍是比亚迪坚定的选择,原因何在?

因为在当时,秦川汽车是国家批准的西北地区唯一轿车生产企业。比亚迪以电池起家,想转战造车赛道,获得汽车整车的生产资质,就是比亚迪此刻的头等大事。

西安不仅有老牌的军工企业秦川,更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布局建设的重要工业基地,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国家41个工业大类中,西安就有35个,汽车和电子信息制造两大产业迈入千亿级集群序列。

为何是西安?因为比亚迪若没有来自西安秦川的生产牌照,新能源汽车之梦定无法启航。

那么西安政府舍不舍得“嫁女儿”?在二十年前,民企“牵手”国资还鲜有可参照的案例,地方政府也需要充分考虑,在混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但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是西安制造业发展经历了起起落落之后,看准的重要方向。

在与西安共同成长的20年里,比亚迪相继落子乘用车、商用车、电子、汽车金融、轨道交通和动力电池等全产业链业务,布局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在跻身全球车企巨头的同时,比亚迪也带动了西安汽车产业实现狂飙突进,勇夺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2022年,比亚迪汽车在西安累计实现产值1362亿元,同比增长超220%,生产整车100.8万辆,同比增长超145%,成为西安首个千亿级企业。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主任陈轶嵩表示,回顾比亚迪在西安的发展历程,可以说这是一段企业与城市互相成就的双赢佳话。“或许很多人认为,西安赢得新能源汽车第一城是因为押对了比亚迪这张牌,但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地方政府培育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新兴技术的重要性。”

比亚迪的强势崛起,背后是其与西安汽车产业政策、营商环境的高度耦合,也是西安以资本撬动和前瞻战略,看准新能源汽车产业,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优势的有效部署。

模式二“娶媳妇”

奕斯伟落户高新,资本与实体成功结合

以风投的思维做产业导入,以投行的方式做产业培育,“链”多方资源,“娶”项目落地。

夜色璀璨,奕斯伟硅产业基地建筑群点亮了洨河畔。

奕斯伟材料是国内极少数能量产12英寸大硅片的半导体材料企业,拥有国际一流的生产检测设备和先进的厂房与动力系统,工艺技术已达到全球第一梯队水平。

2021年7月,奕斯伟材料完成超30亿元的B轮融资用于扩大产能,轰动一时。

2022年6月,总投资超百亿元的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正式开工。

2023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3年,陕西省将安排省级重点项目640个,年度计划投资4804亿元,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

4804亿元的年度计划投资,这些钱要花到哪?

2022年的陕西省重点项目中,奕斯伟与西安合作,打造了位于西安市高新区的奕斯伟硅产业基地项目一期,主要致力于12英寸电子级硅抛光片及外延片的研发和生产。该项目是2022年的陕西省重点项目,目前已经建成投产。2023年奕斯伟材料将迎来扩产,该扩产项目就是今年陕西新开工的5个百亿项目之一。

奕斯伟材料正式起步于2019年之后,是毋庸置疑的创业公司。但按照公司当前的融资情况,估值已达到独角兽体量。这一年轻的独角兽背后,站着的却是一位历经风雨、年过六旬的中国显示行业的巨擘——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

硅片制造是一个绝对“烧钱”的赛道,对这个行业中的选手来说,百亿元的投入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大尺寸硅片发展目标明确、市场需求旺盛、资源渠道有所积累的前提下,奕斯伟材料能否成功融资,找到创业的土壤?

2017年,西安高新区与北京芯动能公司、奕斯伟三方共同签署了硅产业基地项目投资合作意向书。根据意向书,该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据了解,西安高新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新金控”)自奕斯伟在高新区成立起,便源源不断为奕斯伟硅片输入“内力”,前后共8次增资,持股比例从22.23%至47.75%,累计投资逾31亿元。

微信图片_20231106192635

奕斯伟公司外观。西安高新区/供图

其实在当时,如此大额“押注”奕斯伟,在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内部,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风险太大了,思想上也是一种冲击。”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而今看来,这就是地方“产业链招商+投行思维”的产投模式。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总结,引进奕斯伟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像是地方通过资本“彩礼”,加之高校科研成果、本地团队管理等优势资源,迎娶的“未来链主”。

“高新金控对于奕斯伟的投资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西安拥有雄厚的科技产业基础,将资本与实体结合能够发挥更大的功效,而这也是未来产业基金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对于产业基金而言,目的是扶持初创型企业的发展,因此更需要专业化和股权的集中性,便于投资决策。同时地方性产业基金的投资方向更应该与当地产业结构和产业特点相契合,发展特色化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表示。

模式三“养孩子”

依托雄厚科研力量,培育壮大本土企业

科教资源+孵化体系+耐心韧性,打造本土企业“成长链”,将创新成果转化成看得见的“生产力”。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举行前夕,专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陕西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并强调要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建好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打造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基地。

西安本土的半导体不断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在西安为上市后备企业打造的“西安龙门榜”中,半导体企业不断涌现:芯派科技、龙腾半导体、赛福乐斯、派瑞股份……

西安芯派功率器件测试应用中心是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也是目前国内针对功率器件测试能力最完备的检测中心。

微信图片_20231106192642

位于西安丝路科学城的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及车规半导体器件系统研发产业基地项目效果图。芯派科技/供图

芯派科技董事长罗义告诉记者,芯派科技的实验室,除了保障企业自身产品研发,也开放给整个功率器件行业,“我们想做全球第一,也是唯一的涵括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半导体功率器件、新能源汽车子系统(电池、电机、电驱、电源等)以及整车性能测试的实验室。一辆车上有上千块芯片,什么样的芯片可以上车?不同品牌的芯片在相同的系统里有什么样不同的表现?失效了以后如何通过严谨的失效分析,让故障归零?芯派实验室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加快国产芯片上车进程,以及中国汽车的整车品质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样一个先进的实验室,可以将半导体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及整车制造行业有机地吸引到一个平台上,形成新能源汽车从芯片到子系统及整车的行业聚合。”

目前,西安在半导体产业已经拥有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200余家,形成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半导体设备、硅材料研制与生产的完整产业链。

西安高新区自主培育的炬光科技、铂力特、诺瓦星云、华秦科技、莱特光电等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西安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彰显西安高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实力。

微信图片_20231106192649

铂力特一期综合楼。西安高新区/供图

炬光科技脱胎于西安光机所,成立于2007年9月,是光机所创建孵化的科技企业之一。其于2008年打破国内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被长期垄断的局面,开始量产多款产品,并做到了行业领先。

在光子产业领域,西安光机所攻关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制造技术已在多个国家级重大预研项目中实现应用,解决了国内激光芯片的封装、制冷的行业共性问题;西光所联合飞秒光电,在光通讯领域核心基础元器件领域同样取得重大成果,其自聚焦透镜技术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唐晶量子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外延片生长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国产替代。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西安高新区上林苑七路的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铂力特的设立依托于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最早研发3D打印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的单位之一,目前,铂力特构建了一个围绕3D技术打印全链条的技术创新体系,并持续为航空、航天、能源动力、轨道交通、电子、汽车、医疗齿科及模具等行业客户赋能,应用足迹遍布全球。

芯派电子、炬光科技、铂力特等是西安高新区土生土长的企业,其发展和相关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完善,既是西安高新区锚定“坚持实业立区、先进制造业强区”目标发展的缩影,也让更多企业看到以科技研发作为驱动力,打通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对接“关口”的必要性。

企业创业创新需要什么?要钱、要地、要人才,还要时间。

目前,西安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三,拥有高等院校84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7所高校19个学科跻身“双一流”建设行列,27个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进入前10%,居全国前列。

作为首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西部地区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地区,西安高新区创业园构建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截至目前,西安高新区国家级孵化器已有14家。

培育“硬科技”企业,西安既有科教优势,又有完整的孵化体系,更加之以“十年磨一剑”持续投入的耐心和韧性,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将本土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产业优势。

微信图片_20231106192657

西安高新区全景。西安高新区/供图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西安政府对本土企业的培育,如同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语数英物化一个不落,但从不急于短期变现,有充分耐心和本土企业共同成长。

今年,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继北京、上海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后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城市。西安将以丝路科学城(西安科学园)为核心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策源地、具有前沿引领性的新兴产业衍生地和“一带一路”顶尖人才首选地。

9月23日,在2023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发展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理事长杨春光表示,西安正在抢抓“双中心”建设机遇,用好用足“双中心”城市金字招牌,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营造鼓励创新、适于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的研发创新生态系统,充分激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活力与动力,加快形成国际一流科研创新生态。

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的“55611”现代产业体系正带动西安高新区制造业迈上新台阶,一个经济强、产业强、企业强的“实力高新”正跃然而出。

责编: 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