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资源如何“离岸”整合?——放下架子抹开脸就能集聚“千家惠”

时间:2023-11-07 10:03:21
来源:当代陕西
作者:文培培 刘甜甜

有济世之心,却无渡河之舟。这是时下社区干部普遍面临的尴尬。

面对居民的万千需求,光靠伸手向上级争取,短时间难以满足,有效整合辖区内外的各种资源,考验着社区干部的能力。

让拿着有限工资的社区干部操无限的心思有点强人所难,但担当不正体现在成就难成之事上?

在陕西,有的社区“离岸”整合资源的方法有可借鉴之处,也是社区治理的一次思想解放。

找到需求密码,流量变留量

南起五岳庙门,北至南院门西口,碑林区保吉巷社区地处西安城墙内外的临界处,社区内,下辖三个院落,人口3000余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社区外,来往交通繁忙,饭店、茶楼、超市星罗棋布,小商业尤为发达。

图片

便捷的社区食堂  新华社/供图

“朋友们,凹串串火锅店咱西安本土火锅店,食材新鲜多样、口味丰富,是亲朋好友聚餐的不二之选……”在一条热门美食推荐视频中,保吉巷社区原党委书记刘洁正向同城网友介绍着辖区内的一家餐厅,互动评论区中不时有食客咨询。

谈及这段视频,刘洁主动扯起了话题,在保吉巷社区,社区干部为商家代言这并不是一次偶然。

今年3月,一次在小区院子里同居民聊天间,她意外撞上了几位前来小区推广的商家,原来,为了提高店铺客流量,拉动消费,商户们正想着能不能将各家的广告张贴在小区的公示栏上,做些宣传。

“与其用传统的方式宣传,何不将商户和居民连接在一起。”刘洁上前接住了话茬,并开始动起了心思。她想,那就先分时间、分批走访社区范围内的120多家商户,详细了解其经营状况和服务需求。

确定消费者的需求同样不可或缺,社区同时将辖区内的居民分为60岁以上老年人、上班族、青少年三类群体,分别走访问需。刘洁说,不少老年人直言周边中小餐馆品类丰富,非常乐意消费,但实在搞不懂时下的网络团购活动,也就很少外出就餐。

考虑到社区老年住户占了多数,社区“两委”班子研究决定,每名社区干部代表一户商家,作为联络员拉近商户关系,洽谈商户加入社区商“益”联盟,社区最大限度地邀请专业团队拍摄短视频推介商铺,并首次印制500张折扣消费卡向居民免费发放。

就这样,保吉巷社区一场轰轰烈烈的商“益”联盟行动开始了。

火锅店、洗衣店、小超市,居民可以凭借折扣卡在消费时自动抵扣,最低可享受七折优惠,而各家商户也如同约定好的一般,每月都会聚在一起,要么聊聊近况,要么探讨市场方向,这种多元化的经营开始让周边的商户人流量活跃起来。

“加入商‘益’联盟后,店里还参加了社区的公益课堂,不少居民在这样的活动中成了我们的老顾客。”周边某洗衣店负责人说。

商“益”联盟,一头连着社区居民,另一头连着辖区商户,保吉巷社区以流量促留量,让居民看到商户责任感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增进着社区居民和辖区商户之间的信任与联络。

而居民得实惠,商户得市场的例子同样在宝鸡市发生着。

临近中午12点,宝鸡市陈仓区千渭街道铁道南社区60平方米的社区老年食堂里,银发族陆续吃完饭后,社区周边上班的不少年轻人来这里排队用餐,人流一下子又多了起来。

要说这家社区食堂为啥有流量,首先胜在价格上,在铁道南社区,普通的两荤两素盒饭基本在十元左右,最受欢迎的炸酱面、麻辣香锅单价在八元左右,食材干净卫生,菜品种类丰富,且都是现场烧制。

“目前食堂每餐至少准备十道基本菜品和两道特色菜品,还设有‘两荤两素’等套餐组合。自开张以来,每天都有上百人前来就餐。”铁道南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海梅介绍。

2022年后半年开始,陈仓区千渭街道结合实际邀请当地口碑良好的餐饮公司入驻社区,采取“公益市场+市场”的模式,开办社区食堂,专门解决社区周边老年人和学生群体、上班族吃饭的难题。

“社区食堂属于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我们想要留住客流量,融入社区非常关键,所以除了推出适应本地口味的菜品、打造用餐环境外,还定期会举办一些营养、膳食等方面的讲座等,提高食堂在居民群体中的知晓度和好感度。”社区食堂负责人刘亮讲述着他的经营之道。

社区食堂从开在社区里变成“长”在社区中,将人流量变为留客量,真正融入社区居民的生活和文化,成为铁道南社区食堂持久健康运营的秘诀。

引入托育养老,公益换效益

团结北路社区,作为咸阳市秦都区新晋的万人社区之一,下辖14个小区,居民人数超过1.2万人,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居民生活期待有差异,需求更加个性。

今年9月,团结北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引入的托育机构如期开园,十来个三岁以下的小朋友,在这里开启了他们的社区托育生活。

图片

小朋友在社区书屋阅读  新华社/供图

18个月大的豆豆(化名),是托育中心最小的学员,尽管年龄尚小,但在老师们的亲切引导下,一点不怯,很是活泼。家长说:“托育机构试营业时,我们就报名了,孩子适应性很强,现在无论生活习惯还是运动能力都很不错。”

在这家300多平方米的社区托育机构内,音乐欣赏区、阅读区、游戏区品类丰富,而当提及相关收费情况时,家长们兴奋地说,和市场价格比较,托育中心目前的收费价格不到市场上的一半,每学期不到2000元。

社区托育机构的正对面是一间多功能排练室,平均年龄60岁的老年舞蹈团正热情洋溢地排练着节目。今年72岁的陈华君说,她创立舞蹈队已经有十来年了,以前只能在户外练,风吹雨打,现在既有社区的免费排练场所,平时还有专业的老师指导,“舒服得很”。

在团结北路社区服务中心逛上一圈,可谓是收获颇多,这里总面积2000平方米,内设有养老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悦邻里服务中心等多个服务板块,并细划分出多功能活动室、文化艺术中心、共享会客厅等15个功能区,为周边小区居民提供法律、文化、教育等个性化服务。

如此丰富的社区资源从哪里来?该如何将其运营得当?团结北路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娇说出了其运营模式。

“社区只是社会资源的组织者,除了上级投入,秦都区创造性地想到借鉴市场体制经验,以辖区企业为资源盘活平台,充分利用社区公共空间,以场地换服务,采用‘公益+商业’运营模式,从社会企业到志愿者,都可以为社区出力,同时参与相应的利益分配。”王娇说。

由此,不少第三方组织对此充满兴趣:庄泰医康养、哈比树托育、蚂蚁书苑……前后七家合伙人企业相继入驻,为居民提供专业性、普惠性及公益性三大类服务,双方约定每月定期在辖区内开展两次活动,每年为辖区提供30至50名公益上门服务名额。

在团结北路社区,不少居民每天上午都会习惯性到社区院内的户外活动中心休闲聊天,“旁边的党群服务中心可以办社保、处理车辆违章,还可以补衣服、修鞋,理一次头发才要十元钱,方便又实惠。”

“社区服务以前是拿钱办事,现在是赚钱办事,社会企业为社区发展治理注入的是活力,更是想象力。”王娇说。

为了满足居民的多样精神生活需求,2022年10月,社区的小民工坊正式开课了,每周按时授课,课程涵盖茶艺、剪纸、舞蹈、扎染、木雕,邀请辖区学校教师或退休教师担任志愿讲师,提升大家的文化生活。

切入角落痛点,体验成观念

“李书记,我真是说不出口!”

今年年初,莲湖区北关街道北稍门东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娇娇在一次社区入户走访时,发觉60多岁的独居老人陈阿姨精神状态低迷,还没等开口询问,老人先哭得说不出话来。

事情的起因是,李阿姨先前在一次公园锻炼时,曾“偶遇”了某投资机构营销人员,在一段时间的温情服务后,陈阿姨拿出全部积蓄,购买了一项养老分红产品,数额高达近20万元。可投资分红才没拿多久,这家机构就跑了路,断了联系。

“赔得可大了,这可咋弄啊李书记?”陈阿姨哽咽着。

由于长期独自居住,陈阿姨不敢向子女诉说,考虑到老人的实际状况,李娇娇第一时间安抚老人的情绪并及时联系辖区民警进行报案,争取追偿。

老年人是对消费极为谨慎的群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原本几毛菜钱都要省下的老人一掷千金,接二连三地上当?李娇娇回到办公室后开始反复回想着事情的经过。

从细微处发现问题,为了避免此类悲剧,她考虑到辖区内恰好有八家企业银行,社区可以面向老年人、青少年、小微企业这三类群体,组建微光志愿者服务队,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定期走入小区和企业宣讲金融知识,同时在小区培养反诈宣传骨干,让银发族能规避金融风险。

“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理财产品如果承诺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今年8月份,在北关街道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老年人社区财商教育课堂正在进行,这一次,陈阿姨也在社区的邀请下走出家门,跟着老师的讲解,认真学起了相关知识。

“引导老年人合理安排上网时长,选择良好咨询渠道,另外街道、社区要多开办老年课堂、老年活动等线下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带动老年朋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莲湖区北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潘越说。

社区干部在走访中还发现,现在孩子们手中的零花钱逐年增多,家长们很少在给钱的过程中给予孩子们相应的“管钱”启蒙教育。通过财商小课堂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体验、小组谈论的过程中,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规划意识。

周舟是陕西师范大学实践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是他第二次在北关街道参加社区财商课堂。“今天小组活动中,我们体验了赚钱、花钱、存钱这些活动,原来货币背后还有这么多知识,我以后要珍惜爸爸妈妈挣的辛苦钱,做个小小理财家。”

切入居民真实需求,盘活辖区资源平台,启动财商教育微课堂项目,今年以来,北关街道通过每月举办一次活动,以宣讲、游戏、戏剧等形式沉浸式体验,帮助社区居民提升金融观念、规避金融风险,成为基层党组织关爱独居老人、青少年的平台。

责编: 魏锋